人财物联网可快速实现全面真小康--高木敬答习近平总书记十三问(7-13 之八)The People and Money and Goods networking can quickly achieve a real well-off life in an all-round way -- gaom answer to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13 questions (7-13-8)
7 人财物联网可快速实现(真)全面小康
摘要:货币的本质是欠条,不出借剩余商品就无法积攒货币;凡是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条件都是人类的财富,凡是能满足人们合理合法实际需要的过程都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过程;实体经济领域货币短缺是人为制造的假象,人财物联网可无中生有新货币;货币发行者本应是社会新增财富的接生婆,新增货币本应是社会新增财富的出生证,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看货币发行扩张者是谁;人财物联网可让人人都不因缺钱再陷入困顿,可各尽所能按基本需要进行生产和分配,可快速实现全面小康。
当今人类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已经严重过剩,地球现有资源环境和人类潜在生产及科技能力足可让全世界现有人口都过上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长期无忧的小康生活。但是在现行的纸币制度环境下,越是没有钱没有资产做抵押的穷人越是很难从银行获得消费信贷支持,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很难通过正常渠道从嫌贫爱富的商业银行借取到货币,实体经济领域货币短缺成为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人民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便是能获得一定的信贷支持,也往往会被高利贷和分配不公压榨的苟延残喘,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例子。人类要想摆脱这个魔咒,就必须透过货币假象看清货币和财富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欠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靠出卖自己的产品或劳动到市场上换取到货币后,再拿货币从市场上买回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劳务来维持生存发展的。当我们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动“卖”出后握有货币但还没有“买”入商品的时间差期间,实质上就是把财富寄存在了一个巨大且神秘的市场财富储藏库中,并且寄存着的产品或劳务绝大多数随时又被需要这些财富的人及时借走消费去了,货币实质上就是取走财富者留下的欠条。因此,货币的本质是欠条,货币关系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只有向暂时产出不足者出借剩余商品才能积攒货币。马克思之所以误把货币看做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主要是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人们相互之间还无法建立可靠的信用体系,人们只能把自己的剩余商品借给有抵押物的人,而黄金白银是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既有抵押价值又便于储藏、分割、铸造、携带的实物借条,因此,才造成了货币本质是特殊商品的假象。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货币的欠条本质已经越来越难以隐藏了。比如90年代的中国某些乡镇干部向农民打白条,无奈的农民把这些白条充当了可在本乡镇范围内有限流通的第二货币;再例如,美元纸币欠条和记账符号欠条就可以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财富储藏库中大量借取实物产品、直接并购中国的企业产权、银行股份、土地使用权等却不承诺归还等。(“货币”本质问题,10多年前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与众网友的讨论有很多,可惜这些大量讨论内容已被新华网删除)
满足人们合理合法实际需要就是增加社会总财富: 财富虽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是财富有一个很简明扼要的特征:凡是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资源,都是人类的财富。也可以说,凡是满足人们合理合法实际需要的过程,就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过程。发展经济的真正目的,就应该是增加社会总财富(“财富”问题是12年前在回复吴敬琏先生文章时牵出,有泛义、广义、狭义之分析,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特此鸣谢),通过人财物联网按人发信用就可极大增加社会总财富且不引发通胀。(“按人发信用”的提法借鉴了党爱民老师“按人发钱”理论并进行了完善)
货币发行权被垄断必然制造出货币短缺假象并严重制约供给侧发展: 西方微观经济学却认为,只有货币持有者发出的购物需求才能形成有效需求,这种需要才值得研究并应该满足,至于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根本不在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之内,更妄谈如何满足了。因此,货币短缺这个及其重要的经济现象就被西方微观经济学很巧妙地故意忽视了,西方微观经济学也就陷入到专为富人服务并帮助金融资本逃脱责任的伪经济学泥潭中,人类总财富就被货币短缺这个人为制造的通货紧缩巨大枷锁长期牢牢禁锢着。
这种情况在现行的纸币制度环境中表现为,虽然渴望参与消费和产品生产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大量存在,但是这些个人或者小微企业因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从嫌贫爱富的商业银行借取到货币,更难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到资金,也就经常性地缺少货币,而无法用购买的方式获取到满足实际需要和从事生产所必备的条件,也就无法形成消费和生产能力;而那些曾经生产出剩余产品的供给侧的个人或企业,虽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也会因为市场上的货币不断被积累储藏起来或者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而导致拥有货币并且愿意购买自家产品者有限,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社会实体经济总量的扩张就会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甚至已有的生产规模也常常开工不足甚或倒闭。因此,现行纸币制度下实体经济领域内普遍存在的货币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秩序的稳定,更是严重制约着供给侧的发展。这说明当今的纸币制度无法弥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并严重制约着财富总量的增长。
例如,在一个有200个村民36个行业的小村庄里,村长垄断着货币欠条发行权,A家有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但是需要用B家的剩余产品做原料才能生产出来,但是A家缺少货币,无法支付给B家,因此B家就拒绝把自己的剩余产品给A家,A家也就无法进行生产,A产品也就无法被生产出来。虽然这个时候,C家或D家,也很需要A产品,但是,由于社会信用链条的缺失,C家或D家即使拥有货币,也不愿意提前预付给A家,他们也就无法享用A家产品。由此可见,人为制造的货币短缺就像枷锁一样严重制约了供给侧的发展,严重束缚了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因此,在纸币时代里,供求平衡的概念是,只要实际供给能够和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保持基本一致,价格基本平稳,经济学家们就弹冠相庆,认为实现了供求均衡。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实际的供给侧能力(生产能力)被货币短缺枷锁严重的束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些最根本最客观最重大的现实问题。因此,在纸币时代里,经济增长的目的不是增加社会总财富,而是个人和企业追求货币量的增加,政府追求GDP的增长,人的实际需求要被迫受货币量的平衡和制约,人类的实际需要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金融家俨然成为全社会都要顶礼膜拜的财神爷。用一句话概括:货币成了上帝,人民成了附庸!
有序解放货币发行权才能迎来财富极大丰富以及供给侧需求侧同步健康发展: 但是,只要我们转化一下思维习惯,这个矛盾就可以顺利解决了。例如,还是在那个小村庄里,村里建起了人财物联网,村长变成了电脑记分员,村庄里凡是拥有劳动生产能力的人家,都可以赊欠财物发行欠条,赊欠量的大小,根据每个家庭的潜在和实际生产能力和家产价值,确定一个大概的信用额度标准。假定人财物登记后测定ABCD家都拥有100元的信用额度。A家有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当需要用B家的剩余产品做原料时,A家直接到B家,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共同商定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价格和购买数量,比如按每个B产品价格为1元,共买了10个。A家就很容易地把B产品拿回家来开始生产,村长就给A家唯一账户上记录负货币增加10元(负债),标明原因是购买B家产品10个;同时,村长也给B家唯一账户上记录增加正货币10元(债权),原因是销售B产品给A家10个,B家就积攒了10元正货币财富。A家把生产出10个A产品以后,销售给C家D家各1个,每个是5元。村长就给A家记录负债减少10元,原因是销售A家产品给C家D家各1个,单价为5元,A家唯一账户资金归为0,不仅还清了负债,而且还库存了8个总价值约40元的A产品实物财富待售;同时给C家记录债权减少5元(假定他账户上原来有充足的债权),原因是…… 给D家记录债务增加5元(假如他账户上原来没有债权),原因是…… 账户有正值说明对社会有债权,可以称为正货币账户;账户没有正值是债务,称为负货币账户。由此可见,村长仅仅转变了一下角色,由货币发行员变成电脑记分员,就把缺失的社会信用链条给连接上了,货币短缺的枷锁不攻自破了,村长稍微收些交易税或者所得税就可实现财政盈余。从此以后,这个小村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健康运行,小村庄的总财富增长犹如长了翅膀。也用一句话概括:货币只是工具,人民才是上帝!
经济总量增长主要依靠货币增长实现: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供给侧方生产出的商品服务甭管其包涵多少劳动,也甭管其使用价值有多么大科技含量有多么高,只有当需求侧有人愿意付出货币购买的时候,这个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没有人愿意付出货币购买的东西,其价值就无法实现。由此可见,一个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实质上主要依靠货币总量的增长来实现的。因此,货币实质上是决定一个社会财富总量能否增长的裁判员。只有把这个评判权公平公正地交给全体国民,让每个国民都公平地负责任地在中央观控数据库的指导下拥有负债发行货币欠条透支消费透支投资透支创业获得基本生存发展的权利,才能让供给侧生产出的产品服务得到社会认可,过剩产能才会快速释放,产业结构才会向大众最需要的方向有序调整,社会总财富才能健康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本货币发行者本是社会新增财富的接生婆,新增人本货币本是社会新增财富的出生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人财物联网,赋予老百姓和合格企业有序有度负债发行人本货币的天赋财权。
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看货币发行扩张者是谁: 经济运行是靠货币链条来维系的,市场的景气和健康程度是由谁是最终购买主力决定的。在纸币制度环境中,由于穷人没有货币发行和扩张权,因此,缺少了企业、富人和政府的高投资高消费,市场有效需求就会萎缩,企业银行间的货币链条就很容易断裂、政府的GDP就无法增长、各种社会矛盾就会更加尖锐。缺少了拆了建建了拆的腐败工程做掩护,腐败官员就无法继续获取到黑色灰色收入。并且,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贷款、股票、国债、保险式的间接投资,即便可以让纸币暂时留存在实体经济领域里,但由于劳资分配悬殊以及腐败等原因的客观存在,不仅无法持续性创造有效的需求,还会造成总供给的过剩,导致更加积重难返的有效需求不足。由此可见,如果货币发行扩张者只垄断在政府、银行、大企业、富人和官员手里,高投资、高消费,低水平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经济低质量高成本畸形增长就会成为常态。
人财物联网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快速实现全面小康: 综上所述,既然满足老百姓合理实际需求的过程就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过程,在我们这个已经拥有相当工商业基础且产品和产能都严重过剩的国家里,只要借助互联网建立起一个时时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记账体系----人财物联网(信用信息统一平台),政府就可在资源环境和生产及扩张能力允许的一定限度内,制定出一个小康生活标准,分级分时按意愿授信广大民众在其唯一账户上有低息甚或无息定向透支消费的信用额度,就可让人人都不再因为缺钱而陷入困顿,就可让一切有劳动能力者和有潜在劳动能力者都能提前享有基本生存、受教育、基本医疗、创业的权利,就可让人们基本实际需要都能最大限度得到满足。那么,有效健康的需求就会大量有序增加且引导产业结构向人民最实际需要的健康方向合理调整,过剩的产能就会有序有度大量释放,就可通过轮流上岗实现充分就业各尽所能。束缚经济发展的货币枷锁解除后,社会总财富就能在资源环境所能允许的限度内获得极大增长,各尽所能以及按基本需要进行生产进行分配的全面小康和准共产主义时代就会来临,老百姓在生死线上低水平重复恶性竞争的时代就将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普世价值理想所追求的人人生而平等和人的生存权、免于匮乏的权利、发展权、以及普世价值未曾顾及的人人都有负债发行货币欠条的天赋财权等基本人权,也能得到真正实现。
(请参考:胡德平 高木《我国应择人、择时、择地建立政府授信额度的个人账户》http://www.eeo.com.cn/2015/0131/272035.shtml )
去产能运动可休矣:需要特别建议的是,如果按人发信用成为现实,老百姓手里不再缺少货币的时候,现有的过剩产能不仅不再过剩还会出现不足,因此,除了效率极低污染极大实在难以改造的过剩产能需要关停外,当前的去产能运动可休矣!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