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共同富裕理想可用人财物联网实现--高木敬答习近平总书记十三问(7-13 之九)Deng xiaoping's ideal of common prosperity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People and Money and Goods networking -- gaom answer to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question 13 (7-13-9)
8 人财物联网可实现产品共享共同富裕。
摘要:世界上不存在人人都有钱而人人又都不负债的社会状态;穷人与富人是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不存在尖锐对立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纸币制度环境内的小额信贷透支消费只会弄巧成拙,人财物联网可实现产品共享共同富裕。
目前,无论中国还是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性地出现了收入悬殊两极分化现象,导致社会矛盾丛生,政局不稳,甚至内战。同时,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有钱而没有债务才能算做富裕,人人都有钱而且都不负债才能算做共同富裕,因此,中国人历来对负债消费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和鄙视,导致民众不愿意借债消费,国家不愿意积极借助信贷消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不仅成为居民储蓄率世界最高的国家,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这种落后的观念导致国家走上了一条依靠增发货币、投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怪圈。但是,只要弄清楚货币的本质是欠条和富人的钱永远花不完这两条基本规律,借助人财物联网,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化解收入差距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能把收入差距所示范的奖勤励懒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还可让民意在同步富裕和共同富裕能者多劳两个侧重两个喜好之间自由选择,收入差距不仅不再成为社会发展的羁绊,而且还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负债发行货币欠条是人类的天赋财权: 俗语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借了不还、再借难又难。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借取生产生活用品是人间常态。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同时存在产出不足和产出过剩两组人。例如,一个人在未成年时,虽然需要大量的物质产品来满足其生活学习,但因为他没有劳动能力而几乎无法生产任何的物质产品或劳务产品,因此有需求而没有产出的他会出现不足;进入青壮年后,一般来说他的产出量会大于实际的需求量,会出现剩余;老年时,他又会进入只有需求而几乎没有产出的阶段,出现不足。即便是在成年人的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产出能力和机遇也是不同的,能力强、勤奋度高的人就会出现较多的剩余,而其他的人剩余量就相对较少,甚至也会出现不足。由于一个社会里时时都会同时存在产出不足的暂穷人和产出过剩的富人这两组人,因此,只要能够保证归还,产出不足者从产出过剩者手中暂时借取剩余产品,负债发行货币欠条就是人类的天赋财权(“天赋财权”一词由统战部韩军老师在讨论时首先提出)。
世界上不存在人人都有钱而人人又都不负债的社会状态: 由于货币的本质是欠条,因此,世界上不存在人人都有钱而人人又都不负债的社会状态。如果没有人借债,就无法形成欠条---货币。同理,要想积攒货币欠条就必须出借剩余商品。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多数实体商品是很难长期保质储藏的,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更是无法直接积攒储藏起来的,因此,只有让暂时产出不足穷人借走产出过剩富人生产的剩余商品的使用价值后才能让富人积攒增量货币---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富人只有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商品的使用价值借给暂时产出不足的暂穷人适时消费,自己才能积攒在市场财富储藏库中寄存财富的凭证——货币。反过来说,如果人人都想挣钱而人人又誓死不负债,那么人类就无法有效的积累财富,钱也就没有出生的理由,或者只能任由骗子们用不承诺兑现的欠条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财富骗走,让自己安全积攒财富的希望落空。
富人和穷人本应是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一般地讲,人们普遍拥有既赚钱容易,赚到的钱又能长久保值,暂时赚不到钱的人也不至于陷入生存困境的愿望。其实从理论上说,满足大众这个普遍愿望并非没有可能。因为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都认为,商品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使用价值,表现为实物形态;另一种是价值,表现为货币形态。先富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商品的货币形态、希望卖出越来越多的商品、拥有越来越多的货币量和成就感,其实很多富人的钱永远花不完;后富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商品的实物形态,希望拥有生存受教育医疗住房创业资源等商品的使用价值部分。其实两者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冲突。如果让先富者后富者同处在一个无法逃废债务的用正负货币记账法分别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用债权标记财富的价值,用债务标记财富的使用价值,债权债务基本不贬值的,可以让暂时产出不足的暂穷人获得满足基本生存发展的信用额度从而可以据此透支消费的新型货币信用体系里,那么,先富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生产的剩余产品的使用价值部分出借给产出暂时不足的后富者及时消费,系统就会在自己的唯一账户上增加正货币数量若干,债务人的账户上就会增加负货币数量若干。如此一来,先富者就获得了商品的价值部分——货币,后富者就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部分——实物产品或服务,两者各取所需,在很大程度上就实现了初级的共同富裕和财富的长期安全以及市场有效需求的持续健康旺盛。由于有剩余产品的人只有向暂时产出不足者出借剩余商品后才能积蓄正货币,因此,暂穷人(债务人)实际上成为帮助富人(债权人)积累货币的贵人;同理,暂时产出不足者只有向产出过剩者借入实物产品和服务后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因此,富人(债权人)又是帮助穷人(债务人)实现小康生活的贵人。由此可见,富人和穷人本应是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政府协调穷人与富人之矛盾游刃有余: 如果民意更喜欢效率更喜欢让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那么,只要不断超水平增加后富者的信用额度,鼓励先富者不断积累正货币,让富人的富裕正货币可用于正常消费和符合大数据指导下的理性投资,但也要通过唯一账户征收实物资产闲置税、实物资源低效税等方式,目的是把这些富裕正货币变成像是关在金丝鸟笼子里的小鸟,锁在笼子里的猛虎,可尽情欣赏,体现主人的自我实现价值,但无法也不愿再盲目投资或囤积实物财富。如此一来,富人积攒正货币的行为不仅不再引发货币短缺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又使得富人的富裕货币不会再成为冲击实体经济制造通货膨胀的出笼猛虎,还能让富人账户上的富裕正货币长久稳定保值,更可让后富者通过负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因此,即便是在分配悬殊的环境中,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状态依然可以一直维持下去而不会引发经济风暴和社会动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特例来说明这种现象。假如那个小村庄里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到只需按一个电钮就可以让万能机器生产出全体村民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财富。如果这个万能机器只属于一个民营企业主,全村只剩下一个按电钮的劳动岗位,只有企业主一个人操控,按按电钮就可生产出全体村民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财富,销售后的正货币全归企业主一人所有并越积累越多,但同时赋予每个村民都拥有透支不完的信用额度,使得每位村民都能源源不断从万能机器上获得满足小康生活水平的全部财富的同时,放任村民个人账户上的负货币数额不断积累增加。如此以来企业主就收获了源源不断的货币积累和自我实现的巨大成就感,村民也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使用权和休闲时间。因此,即便在一个收入悬殊的社会里,富人和穷人依然可以和睦相处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收入差距将不再成为社会发展羁绊。
如果民意更喜欢同步富裕不喜欢过多负债,那么,就可以通过提高所得税起征额和税率、增加遗产税、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增加股权相对平等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以及轮流上岗充分就业等方式平抑收入差距拉平经济地位。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特例来说明这种现象。假如那个小村庄里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到只需按一个电钮就可以让万能机器生产出全体村民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财富。假如这个万能机器属于私人所有,如果这个村庄实行了阶层均衡式网络民主集中制,那么就可以通过提高所得税起征额和税率、增加遗产税、轮流上岗、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分配来相对拉平分配差距;如果这个万能机器属于每个村民人人都有股份的股份合作制,全特区只剩下一个按电钮的劳动岗位,人人都有权轮流上岗,那么按电钮而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自然归全民所有,因此,全体成员都可相对平等地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由此可见,站在信息时代里回头看,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看做是尖锐对立永远不可调和的敌对矛盾是存在历史局限性的,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理想却可以变成现实。
富人群体的钱永远花不完: 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富人的钱永远花不完”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富人不会傻乎乎地把钱都攥在手里,而是会不断进行投资,如果富人把钱都花出去怎么办?
其实,这种现象正是富人在混沌的纸币制度时代的悲哀。因为在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混沌的纸币制度时代,富人的钱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通过贷款、债券、股票、保险、基金等进行间接投资,基本上都是在增加总供给,大多数都是在加剧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宏观经济就像是一副跷跷板,供给侧重了需求侧就会出现不足。因此,为了刺激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政府就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央行和商业银行就要在超出经济总规模的基础上同时放水增加货币投放量,货币会不断超发,物价会不断上涨,币值就会不断缩水,银行存款往往是负利率,因此富人为了保值财富,只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不断寻找投资机会,尽可能把手中的余钱投资到能保值增值的地方。但由于市场供求信号杂乱传递迟缓,一窝蜂式盲目低效重复投资现象必然会大量存在,有钱人往往为保值财富而苦不堪言。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混沌纸币制度时代里,由于分配悬殊和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一些富人手中的货币脱手后就会流动到另外一些富人手里,因此富人群体里的钱永远花不完仍然是事实。例如,中国目前的反腐败就从很多贪官家里搜出天量现金等。
到了信息透明的人财物联网时代,一方面,人本化电子货币有双本位和网络观控做保障基本不再贬值,富人仅仅为了保值财富而拼命投资的必要性消失;另一方面,更有效率,更有创意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仍会不断涌现,任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新投资继续都受欢迎且不会被系统禁止,富人仍然有很多投资机会;第三方面,在网络大数据观控反馈下,任何新投资都会因为信息充分而很理智而不会蜂拥出笼,任何低效重复投资或囤积居奇现象都很难发生,投资风险很低,因此,货币流动会很有序而不会造成物价巨幅波动,正货币在一些富人手中脱手后就会有序流动到另外一些老富人或系统新制造出的一些新富人的手里,因此,即便是在人财物联网时代里富人群体的钱永远花不完的规律一般也不会改变,除非整个社会出现绝对平均主义倾向。
纸币环境下小额信贷透支消费只能弄巧成拙: 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的一种小额的、一般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组成员联保、注重客户未来发展前景的、主要针对贫困人口中女人放款的、直接贷款到户的、手续简便易行的、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上的、无需抵押且偿还率就高达98%的短期信贷方式,在诺贝尔委员会的推动下迅速遍及全球,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让全球上亿人受益的扶贫方式。但非常可惜的是,小额信贷也没能摆脱纸币制度的束缚,在混沌的、难以监管的、资本利益至上的、唯利是图的自由市场环境中很快就变了味。据印度媒体报道,由于投机资本大量介入、缺少政府监管、重复贷款严重、利率迅速冲高,小额信贷很快就演变成了高利贷,最后出现了暴力手段催收,甚至上万人因无力还款而自杀的惨剧。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面例证。这是因为,在纸币制度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即便是让穷人普遍获得了信贷支持或透支消费的权力,但劳资分配悬殊、腐败盛行、利息负担沉重、就业困难、宏观调控手段乏力等现象并没有得到同步改观,工农阶层收入仍旧会继续相对萎缩,因此,这些新增货币中的绝大部分转了几圈后又会集中沉淀到富人口袋里。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债务危机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就会重现,因此,在纸币制度下的小额信贷和透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期望值往往被高估。
人财物联网可实现共同富裕: 表面上看,人财物联网(信用信息统一平台)虽然也实施透支消费透支投资,但是却可借助阶层均衡和平博弈式的网络民主集中制,让劳资双方开诚布公平等协商劳动报酬,劳资分配悬殊的情况就会大为改观;还可以借助唯一账户和网络大数据观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可有效剔除掉非法暴利、恶意垄断、腐败、剥削、犯罪等导致分配畸形的因素;还可以鼓励公民把个人创业信用额度相互捆绑组建公有但非大锅饭式的股份合伙制企业,或者混合所有制企业;还可以用宽容失败的方式大力鼓励科技创新,保护并鼓励因为创新、勤奋、守法、守信而带来丰厚收益者;还可以让每个债务人几乎不用支付利息或者只支付极低利息;还可以用轮流上岗制来实现充分就业、鼓励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力、推动全社会劳动效率大提高。如此以来,就可以让负债者获得较高的收入,让每个债务人在中年前后基本都能还清债务并逐渐在账户开始积累正货币用来养老并终生享有较高的生活品质;网络大数据还可以时时观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如此一来,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债务危机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就不会重现,邓小平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将变成现实。

评论
发表评论